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猛,不断有新的企业涌入期望能分一杯羹。然而我国工业机器人几乎是以集成商为主,真正的生产企业却是寥寥无几。那么这些集成商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共性呢?它们的存在对于我们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机器人的增量机会在于一般工业领域
目前而言,在汽车行业的自动化应用程度较高,供应商体系相对稳定。而一般工业的自动化改造需求相对旺盛。
我国机器人集成应用市场的热点和突破点主要在于3C电子、金属、食品饮料及其他细分市场。我国系统集成商也可以逐渐从易到难,把握国内机器人不同行业不同需求,完成专业的技术积累。
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搬运”占比最高
根据数据统计,2013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中,半数机器人用于搬运应用。搬运应用中又可以按照应用场景不同分为拾取装箱、注塑取件、机床上下料等。按照应用来分,占比前三的应用为搬运50%,焊接28%,组装9%。
国内看直角坐标目前市占率仍居首位
国产机器人销售数量最多的是直角坐标机器人,占总销量的比重高达43%;但销售额却仅占23%。说明其单价较低。销售数量第二位为SCARA机器人,占比25%;其销售额占比28%。这两种机器人的销量占到国产机器人份额的68%,其销售额占国产机器人的43%。对于国际上用量最多的关节型机器人,国产销售量仅占23%,由于关节型机器人单机售价较高,故销售额占40%。
机器人产品未来趋势:工业部件化,应用傻瓜化
工业机器人未来会成为像PLC一样常见的工业界的通用零部件。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会伴随工业机器人销量的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则会出现以简化机器人应用为目的的各类编程软件和仿真软件。
机器人集成未来趋势:非标标准化行业细分化
非标标准化是指:机器人集成是一项客户定制化要求较高的工作。而设备一旦非标准,则很难大规模量产。难以量产会导致一方面成本难以降低,另一方面难以迅速上量。
但标准化难度较大。什么样的企业有机会实现标准化呢?这又回到了我们在智能制造系列一中反复强调的:工艺是门槛。
对某一行业的工艺有深入理解的标的,有机会将机器人集成模块化、功能化、进而作为标准设备来提供。
既然工艺是门槛,那么同一家公司能够掌握的行业工艺,必然也就只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行业,也就是说行业必将细分化。
整合潮流难以抵挡
普通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难以做大,营收达到1亿左右则面临发展瓶颈。未来的产业整合过程中,工艺是门槛。能够在某个行业中深入发展,掌握客户与渠道,对上游本体厂商有议价权的标的,才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成为解决方案或者标准设备的供应商,也才有机会从会用机器人,到会修机器人,继而到会造机器人。
目前国内大部分系统集成商的净利率仅在10%上下,在一般领域竞争相对激烈。结合行业细分化的判断,机器人集成产业格局将是在每一个行业中仅存几家较大的系统集成商。